校舍抗震鉴定现场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现场鉴定过程第一步工作:
1、让学校校长或老师站在学校牌匾前照相并记录校长姓名,可以是我们和老师的合影,但一定要照清楚学校全部名称,不准遮挡。
现场鉴定过程第二步工作:
2、请到学校办公室办理交接工作。
3、请校方提供建筑总平面图、进行楼体编号,确定需鉴定的房屋数量及面积。如校方没有总平面图,就现场画一张学校平面简图,标出各个楼的相对位置,还要标出指北针,晚上回来要变成电子版。
4、楼体编号原则见“鉴定报告电子文档说明.doc”。
现场鉴定过程第三步工作(分楼准备工作,各楼均按下列工序进行):
5、请校方提供楼体地质勘察、设计、施工备案资料,进行拍照收集资料;如没有相关资料,请校方出具书面说明文件并盖校方公章,登记楼体鉴定编号留存。
6、记录建筑材料使用情况。
7、详细记录楼体建造年代,是否为分期建设,分期建设情况。
8、详细查阅设计图纸,记录关键数据,对整栋楼要有初步认识。
9、对于有图纸的楼体,但施工图等档案不全的工程予以说明。
10、分清结构型式。木结构、砌体结构还是框架结构要分清楚,对于框架与砌体相接合的结构要予以重点说明。
11、了解汶川地震前使用情况、汶川地震后出现的情况;
现场鉴定过程第四步工作:
12、每组两个人鉴定时,一个人分工照相,一个人分工记录,不得分开行动;三个人一组时也应一起行动。
13、现场记录实际尺寸和情况,包括每层层高,承重构件尺寸,抗震构造措施,各层楼板型式,承重结配筋情况,记录地面是否有裂缝情况。
14、应每层进行检测,校方已有记录的地方应重点检查、拍照、记录情况。
15、根据工程情况,指定混凝土、砌体、砂浆的检测位置,并监督检测数据的记录情况。
16、对于砌体结构进行构造措施实际设置情况,并予以记录说明。
17、对于分期建设的楼体,应对连接部位进行检测
18、对于结构体系不清晰的楼体,应加强构造检查。
19、楼梯情况应进行单独记录说明。楼梯贴磁砖情况予以记录。
20、进行裂缝检查,并记录初步判断是地震、沉降、变形裂缝。
21、检查门窗过梁使用类型,并记录过梁跨度。
22、登记该楼每间教室实际使用时的学生人数。
23、楼体查勘结束后,对有图纸的的工程应进行图纸再核对工作,以发现工程实际存在的问题。对无图纸的工程应进行必要的总结工作。
现场鉴定过程注意事项:
24、在鉴定完每个楼体后,要确认是否完成以下几个拍摄内容及其拍摄清晰度:
1)建筑物正立面
2)建筑物侧立面
3)建筑地面(看是否有地面裂缝等)
4)楼板大体情况
5)墙体大体情况
6)楼梯间大体情况
7)如果与周边建筑未分缝时,要拍照
8)裂缝、破坏的照片
25、检查鉴定报告填表内容,落实各项内容是否具有内业工作。
26、核对校方工作人员提供的资料是否与建筑物实际情况相符,酌情增加记录。
27、本次鉴定工作原则:在应急鉴定报告的结论基础上,执行相关鉴定规程规范要求。
28、对于已经进行应急加固工程的楼体,对加固方案进行合理性评价。
29、现场鉴定后,如甲方或校方询问鉴定结果时,原则上可以发表自己的简单看法,但不应以肯定或结论性的言论予以回答,可以向甲方或校方表示:我们的鉴定工作需要二级审核、批准流程,最终结果以正式鉴定报告为准。
30、对于校方反映有裂缝开展持续加剧的楼体,应本着安全的原则,向校方提出合理建议;
31、对于存在严重安全使用隐患的楼体,应立即通知校方停止使用;
每个工作小组应在检测当天将基础资料整理完毕,对纸质资料应进行收入档案收录工作,档案袋上标明鉴定编号和学校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