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两个结构安全事故的报道
一个是浙江省台州玉环渝汇蓝湾国际小区内,挖机正在拆除一幢18层高的居民楼。有关报道可以参看http://news.cn.yahoo.com/newspic/news/19864/8/?overview=1
2011年11月份,该高层住宅楼所在位置出现严重不均匀沉降,导致房屋的一根承重柱断裂。据了解,该楼原规划建造11层,后变更为18层,2011年1月份通过竣工验收并交房使用。在拆除过程中靠近该楼的一栋楼也出现类似迹象。
从报道上其实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妥,这种事故也可以归结为地质灾害影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普通行为是不能抗衡地质运动的,有意思的是这个项目好像是建设在填海回填土上,那回填土的不稳定性更增添地质安全隐患,从这个项目应该吸取很多教训,现在很多工程都是建设在大规模的场地改造场平上,土体自然沉降在设计中是无法定性去评判的,土体在自然沉降中既有可能竖向压缩,也有可能横向压缩,如果支撑结构在回填地面下过长,受到地层压缩影响就更大。
另一个是上海长宁区茅台路600弄小区28号一户人家的阳台整体坍塌,一名60多岁的女住户坠楼身亡。具体报道可看http://roll.sohu.com/20111206/n328054884.shtml
对于这个报道我很不满意很多中国记者的报道行为,其典型的标题报道是“上海一居民楼阳台坍塌老太遭坠亡 或因房屋老化”,按照记者的说法,你家的房子即使有70年的使用权,用到30来年就要搬出来了,免得哪天阳台掉下去或者楼梯塌下去!你个记者能否客观点,把阳台上原来是否有大量堆放杂物搞清楚一些,对普通大众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这个阳台的坍塌有些怪异,按说阳台不是冗余度富裕的结构,但其破坏还是应该有先兆的,即大变形特征,老太太在家天天呆着,不会看到阳台有裂缝不警觉吧,怎么就直接发生脆性破坏了?现在楼下那家比较郁闷了,好端端的房子,你没事上去钉钉子干嘛。
唯一可以解释的是这些阳台都是外露式结构,我的大学小学弟聂磊专门给我写了封信,专门分析了一下,是不是这回事不说,但是对于这类事情有这样的感想,对于一个结构工程师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些事情再多,限于事件的公开性和后期处理方案,我们普通技术人员很难看到结构事故的真实原因。
聂磊的分析是:图片的信息不太完整,根据其破坏状态仍能够判断出阳台为悬挑板,没有挑梁,为悬挑板根部屈服,悬挑板板厚居然全长一样,估计阳台一般悬挑也有1.5米,按民用建筑技术措施(结构体系)1.5米是悬挑板的极限,有些踩线了,还是采用挑梁的方案可靠些,挑梁可达4米;阳台位置的环境类别比室内要差一些,且上海这样的南方地区还是比较潮湿的,阳台悬挑板的耐久性有问题,板的截面比挑梁小,这也影响到悬挑板的耐久性,主要还是结构设计的问题,应该采用挑梁方案的阳台结构设计,生命还是比节省的几根钢筋和一点混凝土宝贵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