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预制结构为何应用的少?
混凝土预制结构在建筑行业里的地位是很低的,就像很多教课书上都写着“整体性差、抗震性差”,但这个属于比较片面性的认识,有国家管理部门对以往既成事实的一个默许表态,也有近年来预制结构科研工作落伍的因素。
所谓默认表态主要是汶川地震中暴露的问题无法去追究责任,在灾后也仅是技术方面探讨一下,实际上震后宣讲和后来的抗震学习都是尽量避开这些来谈的。试想一下,大面积普通预制结构出现重大的质量问题,设计、施工、监理、质检都负有相关责任的,中国有句俗话“法不责众”,责任追究如何定性?
科研工作落伍是现在的建筑已经向“高、大、奇、特”发展,多样化建筑造成预制结构的适用性受到很大限制,而普通项目的科研肯定没有啥经费,自然没有多少人去搞这个。
预制结构的节点技术是最重要的,汶川地震主要问题出在节点上,我去过比较小的预制构件场和砖厂,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合格,就是到了现场安装出了问题,而且这种问题现在也存在。
通过几个现象来说明为什么在建筑行业混凝土预制结构越来越落寞:
1、现在的建筑设计多样化,很难有大面积统一构件来进行工厂加工,当不能批量生产时,其经济性决定其适用地位。应该看到预制结构在仓储类建筑应用很广,只不过目前的状况是其在建筑行业的地位很低,说这个问题时大家想不起来。
2、国家规范已经限制了预制结构的适用范围,其是国家指导行为,在潜意识里会让所有的参与者感觉,这个东西是不可靠和不要用的。但这是不成立的,日本是地震大国,预制结构应用很多,日本经常有大地震,也破坏了很多楼,但不会轻易否定某种结构型式,中国人比较善于以黑白两个极端来说事,不真正地辩证看问题,实际上结构破坏是多样性的,科学技术不能以简单的表观现象来评判。
3、施工单位的水平决定结构质量,为什么钢结构可以?因为一般钢结构的焊接工人都是需要职业证书和上岗考试。而混凝土施工只要会浇混凝土就可以来干,两者的差别很大,在客观上决定了混凝土的质量差异性很大。如果建筑行业不能达到像高铁、公路行业的预制结构施工水平,确实不要搞预制结构。
4、现场施工时,同样要进行脚手架搭设,时间和造价可能一样,技术力量还要更强,为什么要用预制结构,这也是为什么一般情况不采用钢结构或预制混凝土结构,造价是大头,是决定到底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最终力量。
5、中国的建筑力量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后,采用现浇技术要远比预制技术来的成熟,而且施工速度占优,当进行大工程建设时,施工速度在项目收回投资评判中占有重要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