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江县校舍抗震鉴定总结(二)
8 校舍鉴定结论与分析
(1)鉴定工作首先根据结构破坏程度确定危房等级,依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4]进行房屋危险性评定,其中评定为D级的土坯墙木楼盖、砌体墙木楼盖类校舍使用时间较长,多数缺少抗震措施,鉴定报告中不再对抗震性能进行评价,建议“拆除更新”。其他危房等级的校舍,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5]、《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6]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后给予综合的适修性建议。构件危险点少、具有抗震构造措施、适修性好及尚好的校舍给出“维修加固”结论和改造建议,适修性极差的校舍给予“拆除更新”或“更改使用功能”的建议,总体情况见表5。
总体鉴定结论表 表5
危房鉴定结论 数量/栋 建筑面积/m2 面积比例/%
A级 3 3517 1.4
B级 87 115250 45.7
C级 115 113643 45.0
D级 30 19917 7.9
合计: 235 252327 100.0
综合鉴定结论 数量/栋 建筑面积/m2 面积比例/%
维修加固 116 87612 34.7
适修性差 43 53856 21.3
拆除更新 76 110859 44.0
合计: 235 252327 100.0
当校舍构件危险点较多,虽可以进行加固维修,但需降低或限制原有使用功能,或改造所需费用较多时,给出“适修性差”结论和改造建议。部分宿舍类建筑因局部破损严重,建议拆除顶部若干层或局部楼段,进行少量抗震构造设置,即可达到很好的安全使用状况,由于牵涉可使用面积问题也定为“适修性差”结论。对于具有文物价值的校舍,如红光乡禹王宫存世150年以上,需通知文物部门后确定处理结论。
(2)表6数据显示校舍使用时间越长,可维修改造后继续使用的可能性越小,0~20年的校舍正好是89抗震规范实施阶段的建成品,设计、施工中开始设置并完善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效果、加固改造的可能性优于20年以上的校舍。
校舍使用时间与鉴定结论关系表(面积比/%) 表6
危房结论 0~10年 10~20年 20~30年 30~40年 40年以上
A级 3.2 1.2 0.0 0.0 0.0
B级 78.7 56.1 14.6 2.4 0.0
C级 17.5 39.4 76.2 41.7 25.3
D级 0.6 3.3 9.2 55.9 74.7
综合结论 0~10年 10~20年 20~30年 30~40年 40年以上
加固维修 87.4 40.8 11.6 0.0 0.0
适修性差 9.3 24.2 33.3 10.3 10.2
拆除更新 3.3 35.0 55.1 89.7 89.8
(3)表7数据显示框架结构的安全性与抗震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结构形式,其危险点主要出现在砌体裂缝、非承重构件损坏,适修性评价也具有优势。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横向局部框架和纵向砌体混合承重结构的建设时期基本相同,施工方法类似(先砌后筑),统计结果接近。
(4)表8数据显示砌体大开间教室抗震性能劣于另两类校舍,教室中设置框架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抗震性能,震后加固使用的可能性也大为提高。小开间房屋多为宿舍,地震中学生正在午休使用,活荷载处于使用中,但鉴定结论好于大开间砌体结构。
结构体系与鉴定结论关系表(面积比/%) 表7
危房
结论 框架结构 底框架抗震墙 局部框架砌体 砌体混凝土盖结构 木楼盖结构
A级 6.7 0.0 0.0 1.0 0.0
B级 72.7 63.6 63.8 39.3 4.9
C级 20.6 36.4 35.0 54.1 52.4
D级 0.0 0.0 1.2 5.6 42.7
综合
结论 框架结构 底框架抗震墙 局部框架砌体 砌体混凝土盖结构 木楼盖结构
加固
维修 82.4 62.6 62.8 35.0 0.4
适修
性差 11.2 31.3 27.1 24.6 3.1
拆除
更新 6.4 6.1 10.1 40.4 96.5
注:框架结构包括先砌后筑的混合结构。
砌体类校舍与鉴定结论关系表(面积比/%) 表8
危房鉴定结论 框架砌体混合大开间教室 砌体结构大开间教室 砌体结构小开间房屋
A级 0.0 1.8 0.0
B级 68.7 31.1 49.5
C级 30.5 63.0 42.9
D级 0.8 4.1 7.6
综合鉴定结论 框架砌体混合结构教室 砌体结构大开间教室 砌体结构小开间房屋
加固维修 69.5 24.4 48.0
适修性差 23.4 27.2 22.0
拆除更新 7.1 48.4 30.0
面积/m2 67320 72656 55824
注:框架砌体混合结构含先砌后筑框架和横向局部框架。
9 非结构危险点
(1)部分学校只有一个疏散通道,发生火灾或地震时可能会阻挡救援工作进行。都江堰新建小学在汶川地震中,仅有的一个疏散通道因高度不能通过救援车辆,拖延了救援最佳时机。
(2)多数校舍仅设置一部疏散楼梯,部分楼梯宽度不能满足建筑规范要求。
(3)楼梯间墙体贴瓷砖,如在地震时脱落,会在楼梯间内形成滑梯效果。什邡市洛水小学倒塌教学楼中,部分学生已逃生至楼梯间,因瓷砖摔倒踩踏,造成楼梯间不能疏散的后果。
(4)教室内学生数量普遍超过国家额定人数。小学额定人数为45~50人,中学额定人数为50~55人。由于缺少足够的教室及授课老师,教室内学生数量平均在65~75人,最多的一间教室里坐124名高中生。
(5)房屋建成后缺乏日常检查维修工作,任由结构构件带伤工作。
(6)屋面建筑防水质量差,造成承重构件长期处于潮湿侵蚀状态,降低结构构件承载能力。
10 结语
通过本次鉴定可知,南江县校舍普遍存在结构体系不合理、抗震构造措施不足、建成品质量差、缺少日常维护等问题,是5.12汶川地震中出现较多震害表现、影响校舍安全的主要原因。
该县倒塌校舍较少、未发生学生死亡事件有其管理使用原因,这是值得庆幸的,但这不能说明校舍整体质量是合格的。结合我院多项灾区震后调查,笔者认为南江县校舍建设情况在灾区一定范围具有普遍性,可作为汶川地震中极震区大量校舍倒塌原因的辅助解释。
参考文献
[1] 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S]. 四川:四川省建设厅地震应急办公室, 1990.
[3] DB51/D5059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2008年版)[S]. 四川省建设厅, 2008.
[4] JGJ125-99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2004年版)[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5] GB 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6] GB 50292-19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