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时会遇到的问题(一)
前两天看别人的博客留言,有个问题挺有意思,记录在这说一下我的看法。
问题:在一个体育馆施工过程中,体育馆分成A、B楼,A楼三层(14+14+9),B楼二层(14+14),A、B楼之间设置了100mm抗震缝(工程在重庆地区,按地震7度区设防),施工时候用了泡沫板填充抗震缝,结果泡沫板变形,加上施工方粗心,导致施工后抗震缝只有60mm宽,应该算是工程事故吧,根据设计方和监理方协商,现有建议如下:
(1) 对结构进行加固,使抗震缝满足抗震要求。
(2)对结构进行验算并请专家论证,看60mm宽防震缝能否满足要求?
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期待回音。
博主答复:规范规定的防震缝宽度是最小宽度,还是应该保证。就是满足规范要求,也不能完全保证大震下不碰撞。建议将缝凿至要求宽度。
关于这个问题是个挺有争议的事情,汶川地震的时候,很多建筑的破坏就是因为缝宽不够,两者撞击的很厉害而破坏,但也有很多建筑两者之间没有缝宽,从外观上看似乎没有受到地震影响。所以我个人在做框架类设计时,如果楼层概念明确、连续、标高一致的时候,主张尽量少设缝,这样做需要做超长设计分析。
回到问题上来,出现这样的事情,究竟算不算工程事故,是不是应该先确定边柱的实际情况,到底是柱偏了还是楼板打多了还是框架柱胀模了?如果是后两种对安全影响不大的,如果是前一种就不太妙了,至少不是将缝凿宽能解决的。或许还有其它原因,先明确事情的原因最重要,毕竟不能柱子歪斜,我们凿平它就OK了。
说到凿缝,板上凿容易,柱间凿?
问题经常会有,但是如何解决是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