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座位的体育馆工程设计记录(09) 索内力生成
关于索的初拉力和索的实际内力关系,崔工的博客里专门花费了一些时间进行解释,(关于索结构——(1)预应力和三种受力状态)(关于索结构——(2)分析零状态和施工零状态),这就不再重复了,我提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没有写清楚我的疑问,那就是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得到索的设计内力?因为索的初拉力很容易假定,设计需要的是虚拟状态下索变形后形成几何刚度时的内力,如果这个内力不能通过合理手段实现的话,索的实际内力就和计算内力差距较大,那么后续结构分析就是建立在失控的状态下进行的。
我原来做过的索设计都很简单,如小型张弦梁、小型悬挂索等等,这类索的边界条件相比索力,边界变形较小,也就是几何刚度贡献很小,所以索内力与索的初始内力相差很小,自然上面提到的问题“不存在”,所以从来没考虑过这类问题。许多索施工单位采用短尺安装索的办法,就是将索的实际长度按照初始拉力下变形尺寸加工,现场强行将索安装到位,变形后索力基本接近索的设计内力,但是这样做会有一定风险,索在水平拉伸承担竖向荷载时,索长稍微变化时,索力及承担竖向荷载就会差距很大,事实上很多索结构存在一些松索,往往是加工索长控制原因造成的。
还有施工方法是直接在索上通过张拉机构不断张拉索力,测得内力到达设计值时停止加力,如果是简单的索结构或者单层索结构是可以这样做的,对于双层索或复杂索结构,仍需要严格的计算控制步骤去实现。
下面是我建的简单对比模型,按照自己的想法模拟了一下索力生成,这个过程应该是索结构成型过程。模型是一根方钢柱的顶端有一根索横向张拉,索的初张力是200KN,经计算柱顶变形为12.97mm,索内力是54 KN。
下图是模拟施工三步骤,图中上部模型为直接施加初始张拉力计算过程,下部模型为整体索结构生成过程:
1、 安装钢柱,钢柱沿高度分成等高四段,可以看各点位移变化。
2、 安装悬索,索长均为实际长度。
3、 上部模型中施加索的初始拉力后柱顶的变形情况,与施工生成索结构的柱顶变形接近一致。
再来看看索内力情况,
接着看一下钢柱弯矩分布情况,
数据基本一致,可以进行下部结构分析工作。
直接看这个例子似乎不需要分两种情况来做,但复杂索结构施工生成很麻烦,采用初拉力法可以直接进行后面的结构分析,一件事情分两个人协作在时间上肯定比一个人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