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珂: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 一个普通结构工程师的建筑结构设计博客

中震设计

       看了鲁班人写的结构的中震计算,讨论的问题很有意思,记录一下自己的看法。关于这方面具体计算方法可以参见冲令狐的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satwe与手算对比
       首先说鲁班人的疑问:钢结构有没有必要也进行“中震弹性”或“中震不屈服”设计?
       我的观点是肯定需要的,这与延性没有直接关系,因为我们抗震规范的指导原则是什么?是十二个字“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目前我国抗震计算方法主要为小震计算法,规范的各种构件计算原则也是围绕小震设计法进行的。从实际操作上来讲,既可以采用小震设计法,也可以是中震设计法,当然也可以是大震设计法,不过大震有点夸张,不是特殊项目,咱不能那样搞。
       接着说十二字方针如何在小震设计中体现,我的理解是地震作用按小震标准计算,中震设计靠延性构造来保证,大震靠弹塑性位移控制来保证。我曾经看到一份普通框架设计图纸的设计说明看到,本工程可以达到这十二字的标准等等,我有些差异,从规范角度这样写没有问题,因为你按照抗震规范计算了小震作用,通过抗震措施设防中震,通过规范简化方法解决了大震位移角问题。但是从结构计算的角度并没有进行中震及大震设防验算。只不过常规建筑在规范的指导下,从概率角度分析,规范的措施有条件地保证了这些计算,注意我说的是“有条件地保证”。
       所以非常规项目你如何证明“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那必须得通过计算,而不是要你拿出规范来说你采取了哪些抗震措施。只是规范是小震设计规范,它没有义务向你解释中震设计的构件设计方法,所以结构设计人员好像不好操作中震设计,很容易让人产生偏差理解。当然我的解释也是个人理解,也可能是偏差的。
       中震设计在我的理解,它的设计方法更倾向于结构体系安全性,主体结构内力已经是设防地震内力,结构控制上有点类似以前安全系数法,不需要小震设计法抗震措施,如: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至于小震设计和中震设计对比我没做过,从概念上分析,构件配筋上可能各有增长吧,构件计算方法差异就会决定小震设计配筋量大还是中震设计配筋量大。
       不过我也有些困惑,中震不屈服是什么概念,相对中震弹性,我的理解一个是设计值验算,一个是标准值验算,如何评判两者关系是我的疑问。

Tags: 规范 讨论

发布: 徐珂建筑结构设计 分类: 结构设计总结 评论: 3 浏览: 1426
留言列表
ben
ben 结构设计从高层结构转向大跨结构设计思维需要一个改变,从大跨到索膜同样需要思维的改变!这几个方面都很专的牛人,偶目前是没有见过。徐工加油,没准你就是,呵呵。
cjc
cjc 徐兄,写了一篇博客顶你这个问题,请见[URL]http://www.jiegoufenxi.com/post/48.html[/URL]
readwiki
readwiki 我没设计过悬索结构,仅仅是凭结构师的直觉瞎说几句。

索不同于结构力学的梁、柱,梁柱的小变形是可以忽略的。但是索在的张拉过程中的变形影响到体系的几何形状,受力一个分阶段的平衡过程。无论是承重索还是平衡索(是否怎么称呼吗?几年不搞我都忘记了)都应当单独计算。先搞清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再根据实际施工顺序进行相对应的计算。(好像悬索结构的张拉顺序至关重要,记不清从哪里看到的了)

已上是我的拙见。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